目前,正在舾装的076型两栖攻击舰尚未开始海试,但已经有分析认为,这艘舰艇可能不会再继续建造下一艘,取而代之的是其改进型的迅速出现。原因主要在于,一种新的动力系统已经浮出水面,可能会被应用于076的改进版本。这一动力系统的技术特点相当突出,配置了四台燃气轮机和十台柴油机,且采用了双轴全电推进系统。虽然此前我们分析过相关专利,认为这套动力系统并不适用于航母,因为它的双轴设计与航母的四轴推进系统不一样,同时,柴油机的数量也异常庞大,这与076舰的配置不谋而合,076本身就装备了六台柴油机。
不得不说,076型两栖攻击舰在全球范围内的创新性也是相当突出的,尤其是在其首度装备电磁弹射器和电磁拦阻着舰系统方面,标志着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技术进步。全世界内,类似技术的应用并不多见,显示出我国在军舰研发技术方面的雄心。然而,尽管076型两栖攻击舰拥有不少先进的技术,它任旧存在不少需要完善和提升的地方。若能够在这样一些方面做出改进,076的作战能力必定会迎来巨大的提升。
首先,076的一个短板是目前仅配备了一条电磁弹射器,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一旦这条弹射器出现故障或在战斗中受损,舰载机的起飞能力将完全丧失。尽管我国自主研发的电磁弹射器可靠性较高,但单条电磁弹射器任旧存在成为瓶颈的风险。如果舰艇的长度稍微加长,可完全在现有电磁弹射器的右侧再布置一条电磁弹射器,这样一来,舰载机的弹射能力就能得到一定效果保障,从而避免了单点故障的风险。
另一个问题是,当前的076型舰艇可能没办法支持歼-35战机和空警600预警机的起降能力。首先,缺乏引导飞行员着舰的光学助降系统,虽然有传闻称在舾装过程中可能会增加这一设备,但至今还没得到证实。此外,076的阻拦网设置较低,可能是为了适应固定翼无人机的着舰设计,未必适合歼-35和空警600的应急着舰需求。尽管如此,空警600的起降能力对076至关重要,因为拥有预警机后,076能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海上攻防体系。相比之下,若无法支持空警600的起降,076就仅能作为无人机载机平台或者两栖登陆平台,其战术价值将大打折扣。
其实,支持歼-35和空警600的起降,技术条件大致已具备。76型舰拥有260米的起降跑道、完善的电磁弹射器和阻拦系统,起降条件甚至比航母更加有利,因为其跑道与航向呈直线,没有夹角,且跑道长度超过了大多数航母。唯一需要的,只是加装一套光学助降系统,这对技术和成本的要求都不高。需要我们来关注的是,076是否使用了福建舰电磁弹射器的简化版,这对其能力的限制可能来源于电力供应。076的动力系统配置为2台21兆瓦的燃气轮机和6台6兆瓦的柴油机,总功率为78兆瓦,理论上,这样的功率显然不足以支撑两条电磁弹射器的运行。每条电磁弹射器的耗电量大约为15兆瓦,因此,如果要同时装备两条弹射器,现有的动力系统显得捉襟见肘。
不过,新的动力系统已经在研发中,其功率大幅度的提高。四台燃气轮机加十台柴油机的系统,总功率预计可达到220兆瓦,甚至更高。如果采用国产燃气轮机,其功率可能会达到50至60兆瓦,虽然技术尚不成熟,但这一改进预计会大大增强076型舰的动力能力,完全能支撑两条电磁弹射器的运作。如果采用四台40兆瓦的CGT40燃气轮机和十台270柴油机,这套系统的总功率可达到230兆瓦,足以支持076舰排水量达到6.5万吨,甚至在同排水量下超越许多现役航母的动力水平。
当排水量增加到7万吨时,航速仍能保持在31节以内,所需的动力也不超过160兆瓦,与辽宁舰的动力相当。剩余的70兆瓦则足以满足舰上的其他电力需求,还可以支持四面阵相控雷达的运行。若航速要求较低,比如维持在23节左右,所需的动力则大幅度的降低,能够保证较低的运行成本。在这种情况下,076型舰的动力系统将拥有充足的电力,甚至能考虑装备激光武器等高能系统。
然而,很多人或许将目光集中在常规动力航母上,认为以此为基础发展常规动力航母是一个更为合理的选择。技术上,使用这一动力系统建造常规动力航母完全可行,但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必须放弃两栖登陆功能,因为航母需要牺牲坞舱来保持平衡,导致重心过高,无法配置斜角甲板。这与两栖攻击舰的初衷相悖。我国虽然缺乏海外军事基地,但我们的国家利益已遍布全球,十万亿美元的海外投资需要保护。若无法通过两栖登陆力量投送军事力量,就无法有效捍卫这些海外利益,而仅凭航母战斗群没办法完成此任务。因此,076型两栖攻击舰的多功能性和快速建造能力,对于我国的海洋战略至关重要。
如果076改进型能支持歼-35和空警600起降,并搭载舰载无人机,它完全有可能替代航母的部分功能,且成本远低于航母,建造速度也较快,这使得我国能够建造更多舰艇,为海外利益提供保护。虽然有些人可能会提议发展柴燃联合动力的常规动力航母,但实际上,航母和两栖攻击舰在作战理念和使用条件上有着本质区别。两栖攻击舰的低航速和柴油机驱动使其建造和维护成本较低,而航母则需要高航速和核动力,意味着更高的建设和维护成本。最终,选择哪种舰艇取决于我国海军的战略需求。